何首烏為蓼科何首烏屬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塊根,味苦、甘、澀,性微溫。生品具有解毒、消癰、截瘧、潤腸通便等功效,炮制后味轉(zhuǎn)甘厚而性轉(zhuǎn)溫,增強了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fā)、強筋骨、化濁降脂等功效[1],故臨床多以制品應用[2]。近年來有關(guān)何首烏不良反應事件頻發(fā)[2-4],其中以肝毒性為主,由此引發(fā)了對何首烏臨床安全用藥的廣泛關(guān)注?!吨袊幍洹?020年版收載的制何首烏炮制方法中對于炮制終點的規(guī)定仍采用性狀描述,即“燉至汁液吸盡;或蒸至內(nèi)外均呈棕褐色”,缺少客觀化的評判標準,易造成飲片炮制程度不一,品質(zhì)參差不齊等問題,可能成為影響臨床療效并引發(fā)臨床不良反應的重要因素之一[5]。本課題組對何首烏古今炮制方法進行了梳理,發(fā)現(xiàn)九蒸九曬是古代何首烏的經(jīng)典炮制方法,始載于宋代《太平圣惠方》[6],并作為主流炮制方法沿用至清代,其中《本草綱目》記載的“用何首烏赤白各一斤,竹刀刮去粗皮,米泔浸一夜,切片,用黑豆三斗,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過,砂鍋內(nèi)鋪豆一層,首烏一層,重重鋪盡,蒸之,豆熟,取出去豆,將何首烏曬干,再以豆蒸,如此九蒸九曬,乃用”[7],應用較為廣泛,后因炮制方法繁瑣,無法滿足現(xiàn)代化工業(yè)生產(chǎn)的需求而逐漸被無需反復蒸曬的現(xiàn)代炮制方法取代。但古籍記載何首烏炮制時曾有“(何首烏)制非九次,勿寢其毒”之說[8],提示反復炮制減毒作用更強。同時,現(xiàn)代研究也表明,九蒸九曬法對何首烏減毒效果最好,與藥典法炮制的何首烏相比,對肝細胞生長的抑制率更低、損傷更小[9-10]。因此,九蒸九曬炮制方法不僅具有其合理性,也為解決何首烏臨床用藥安全性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 目前,部分學者對九蒸九曬制首烏飲片進行了相關(guān)研究,采用譜學技術(shù)對其化學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對其進行了肝毒性評價[11-12],但現(xiàn)有研究中記載的九蒸九曬方法多受現(xiàn)代方法影響,采用液體輔料(黑豆汁)蒸/燉的方式,而非古代文獻記載的固體輔料(黑豆)蒸/燉[7],其炮制方法的復原有一定偏差性。同時,現(xiàn)有研究多注重于對飲片內(nèi)在物質(zhì)的分析,而忽略了傳統(tǒng)性狀在其工藝制訂和質(zhì)量評價中的作用。顏色作為中藥飲片最直觀的性狀特征,不僅是其質(zhì)量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炮制工藝重點控制的主要參數(shù)[13-14]。何首烏飲片經(jīng)炮制后顏色加深,主觀描述難以準確反映其顏色變化,電子眼作為一種基于模擬人體感官而出現(xiàn)的人工智能感官技術(shù),可以客觀表征飲片顏色,尤其能準確區(qū)分不同炮制方法飲片間的微小色差,兼具圖像采集、數(shù)字圖像處理和結(jié)果反饋功能[15],目前已廣泛應用于中藥飲片的顏色測定與質(zhì)量評價[16-18]。為了追本溯源,本實驗將遵循古代文獻記載方法制備九蒸九曬制何首烏飲片,與《中國藥典》2020年版收載的炮制方法進行比較,通過主要化學成分的定量分析、基于智能感官分析技術(shù)的顏色客觀表征,以及二者的相關(guān)性分析,探討制何首烏古今炮制方法的差異性。為進一步規(guī)范何首烏飲片炮制工藝,穩(wěn)定制何首烏飲片質(zhì)量,提高其臨床應用安全性奠定基礎。 1 材料 LC-20AT型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VA400型IRIS視覺分析儀,含CMOS鏡頭、顏色校準板與Alpha Soft 14.3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法國Alpha M.O.S公司;FA2204B型電子天平,萬分之一,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XSR105DU型電子分析天平,十萬分之一,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ZN-08L小型高速粉碎機,中科耐馳技術(shù)(北京)有限公司;KQ-100DE型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DK-98-IIA型電熱恒溫水浴鍋,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何首烏藥材購自四川宜賓,黑豆藥材購自甘肅,經(jīng)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肖永慶研究員鑒定為蓼科何首烏屬植物何首烏P.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塊根和豆科大豆屬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干燥成熟種子;何首烏委托河北百草康神藥業(yè)有限公司按照《中國藥典》2020年版何首烏項下方法加工為生品(標記為HSW)。 對照品沒食子酸(批號wkq21090111)、大黃 素-8-O-β-D-葡萄糖苷(批號wkq21060404),質(zhì)量分數(shù)均≥98%,四川省維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照品5-羥甲基糠醛(批號20090201)、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以下簡稱二苯乙烯苷,批號19070305)、大黃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批號20120702),質(zhì)量分數(shù)均≥98%,成都普菲德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對照品大黃素,批號D- 029-190713,質(zhì)量分數(shù)≥98%,北京融城鑫德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對照品大黃素甲醚,批號PS0291- 0020,質(zhì)量分數(shù)>98.5%,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乙腈為色譜純;水為純凈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2 方法與結(jié)果 2.1何首烏不同飲片的制備 2.1.1 九蒸九曬何首烏飲片 取黑豆10.8 kg,加1.2倍水浸泡12 h。取生何首烏飲片約3.6 kg,拌入泡黑豆的水悶潤至水被吸盡,與浸泡后的黑豆間隔鋪放至燉制容器中,燉制4 h(電磁爐1800 W、圓氣計時),棄去黑豆,取出何首烏飲片,平鋪攤開晾干,作為一蒸一曬何首烏飲片,再加入新的黑豆(浸泡12 h)重復上述操作,反復9次,得到九蒸九曬何首烏飲片。平行制備3份(標記為ZSSW9-1~3)。 2.1.2 藥典法制何首烏飲片 參照《中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制何首烏項下黑豆汁燉法制備,取生何首烏飲片約1 kg,加黑豆汁拌勻,燉至汁液吸盡,取出,自然晾曬至干燥后,得到藥典法制何首烏飲片。平行制備3份(標記為ZSW-1~3)。 黑豆汁制法:取黑豆300 g,加水適量,煮約4 h,熬汁約450 g,豆渣再加水煮約3 h,熬汁約300 g,合并得黑豆汁約750 g。 2.2 何首烏不同飲片中7個成分的含量測定 2.2.1 色譜條件 Agilent Zorbax SB-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脫:0~20 min,5%~25%乙腈;20~26 min,25%~35%乙腈;26~30 min,35%~50%乙腈;30~35 min,50%~70%乙腈;35~45 min,70%~90%乙腈;45~50 min,90%乙腈;檢測波長280 nm;體積流量1.00 mL/min;柱溫30 ℃;進樣量10 μL。此條件下所測各成分能夠較好分離,色譜圖見圖1。

2.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定沒食子酸、5-羥甲基糠醛、二苯乙烯苷、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對照品各適量,分別加80%甲醇制成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57.6、68.4、625.0、50.2、8.6、180.0、0.216 μg/mL的對照品溶液,即得。 2.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何首烏飲片粉末(過40目篩)約1 g,精密稱定,置平底燒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25 mL,密塞,稱定質(zhì)量,加熱回流提取30 min,放冷,密塞,再稱定質(zhì)量,用80%甲醇補足減失的質(zhì)量,搖勻,經(jīng)微孔濾膜(0.45 μm)濾過,即得。 2.2.4 線性關(guān)系考察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5、10、15、20、25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2.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以對照品質(zhì)量濃度為橫坐標(X),峰面積為縱坐標(Y)繪制標準曲線,并計算得到回歸方程與線性范圍,結(jié)果分別為沒食子酸Y=28 655.693 5 X-3 449.895 2,R2=1.000 0,線性范圍5.76~144.00 mg/L;5-羥甲基糠醛Y=78 294.955 3 X+11 679.404 8,R2=1.000 0,線性范圍6.84~171.00 mg/L;二苯乙烯苷Y=16 640.258 1 X+12 599.471 0,R2=0.999 9,線性范圍62.50~1 562.50 mg/L;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Y=30 743.247 5 X-9 558.630 6,R2=0.999 9,線性范圍5.02~125.50 mg/L;大黃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Y=27 693.578 4 X-241.880 6,R2=1.000 0,線性范圍0.86~21.50 mg/L;大黃素Y=34 965.433 1 X-22 341.082 3,R2=0.999 9,線性范圍18.00~450.00 mg/L;大黃素甲醚Y=37 991.286 3 X+8 456.727 4,R2=1.000 0,線性范圍21.60~540.00 mg/L;結(jié)果表明,各對照品在各自范圍內(nèi)線性關(guān)系良好。 2.2.5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ZSW-1)10 μL,重復進樣6次,按“2.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6次測定結(jié)果顯示,沒食子酸、5-羥甲基糠醛、二苯乙烯苷、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峰面積的RSD分別為0.17%、0.39%、0.31%、0.54%、1.64%、0.21%、0.63%,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2.6 穩(wěn)定性試驗 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ZSW-1)10 μL,分別于制備后0、2、4、8、12、24 h進樣共6次,按“2.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結(jié)果沒食子酸、5-羥甲基糠醛、二苯乙烯苷、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峰面積的RSD分別為0.52%、0.82%、0.36%、1.38%、1.54%、0.39%、0.90%,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nèi)保持穩(wěn)定。 2.2.7 重復性試驗 取制何首烏粉末(ZSW-1)約1 g,精密稱定,共6份,按“2.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分別精密吸取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2.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記錄峰面積并計算各成分含量,結(jié)果沒食子酸、5-羥甲基糠醛、二苯乙烯苷、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含量的RSD分別為0.33%、0.92%、0.08%、1.65%、1.67%、1.59%、1.90%,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2.8 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定已測定指標成分含量的何首烏粉末(ZSW-1)約0.5 g,共6份,置平底燒瓶中,分別加入對照品適量,按“2.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精密吸取上述樣品與對照品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2.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測定,記錄峰面積并計算加樣回收率,沒食子酸、5-羥甲基糠醛、二苯乙烯苷、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的平均加樣回收率分別為98.88%、97.99%、97.32%、102.85%、108.12%、96.67%、99.33%,RSD分別為0.36%、0.74%、0.33%、0.74%、0.93%、0.43%、1.16%,均符合《中國藥典》2020年版規(guī)定標準。 2.2.9 樣品測定 分別稱取生何首烏、九蒸九曬何首烏、藥典法制何首烏飲片適量,按“2.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每個樣品平行2次,按“2.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測定,記錄峰面積并計算各成分含量,結(jié)果見表1。含量測定結(jié)果表明,何首烏不同飲片中均含有沒食子酸、二苯乙烯苷、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大黃素甲醚6種成分,但不同飲片間各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異。九蒸九曬、藥典法制何首烏中沒食子酸及蒽醌苷元類成分的含量與生何首烏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沒食子酸含量增加最為顯著,藥典法制何首烏約為生品的3倍,九蒸九曬何首烏約為生品的2倍。炮制為制何首烏后,苷類(二苯乙烯苷、蒽醌苷)成分含量顯著減少,與生何首烏相比,九蒸九曬何首烏中二苯乙烯苷含量減少了約44%,蒽醌苷類成分含量減少了約41%;藥典法制何首烏中二苯乙烯苷含量減少了約69%,蒽醌苷類成分含量減少了約85%;而5-羥甲基糠醛僅在藥典法制何首烏飲片中檢出,平均質(zhì)量分數(shù)為0.506 1 mg/g。

2.3基于電子眼技術(shù)的顏色分析 電子眼采用的色彩系統(tǒng)中L*代表明度指數(shù),a*(紅-綠軸)、b*(黃-藍軸)代表顏色對立維度。對于樣品1、2,ΔL*=L1*-L2*,為正值時樣品1顏色偏淺,為負值時樣品1顏色偏深。Δa*=a1*-a2*,為正值時樣品1顏色偏紅,為負值時樣品1顏色偏綠。Δb*=b1*-b2*,為正值時樣品1顏色偏黃,為負值時樣品1顏色偏藍。樣品顏色可用色度值(Eab*)表示,計算公式為Eab*=(L*2+a*2+b*2)1/2。2個樣品之間的色差為ΔEab,計算公式為ΔEab=(ΔL*2+Δa*2+Δb*2)1/2,色差值與人眼感覺色差程度的關(guān)系見表2。 
2.3.1 視覺分析儀參數(shù)設置及供試品前處理 開啟IRIS視覺分析儀,預熱15 min,待指示燈顯示綠燈后,校準儀器鏡頭的曝光度和焦距,使用24色色彩校正板對儀器進行校準。校準完成后設置照明模式為頂部及底部照明,拍照模式為單一快照。取適量何首烏供試品粉末(過40目篩)于扁形稱量瓶中,壓平,置于儀器測量白板上,變換位置,平行拍照3次,記錄樣品粉末色號及比例,計算樣品色度空間參數(shù)L*、a*、b*值、樣品色度值(Eab*值)及各樣品間的ΔEab值。 2.3.2何首烏不同飲片顏色比較 觀察各樣品顏色,可見何首烏不同飲片顏色差異明顯,結(jié)果見圖2。何首烏不同飲片樣品色度值比較見表3。經(jīng)電子眼測定,九蒸九曬何首烏與生何首烏的ΔEab>6.0,顏色色差感覺很明顯,兩者ΔL*為負,Δa*為正,Δb*為負;藥典法制何首烏與生何首烏的ΔEab>6.0,顏色色差感覺很明顯,兩者ΔL*為負,Δa*為正,Δb*為負,說明經(jīng)九蒸九曬及藥典法炮制后何首烏飲片顏色均變深變紅變藍;藥典法制何首烏與九蒸九曬何首烏的ΔL*為負,Δa*為正,Δb*為負,說明藥典法制何首烏飲片較九蒸九曬何首烏飲片顏色變化程度更深。 
2.4 數(shù)據(jù)分析 2.4.1 含量測定數(shù)據(jù)分析 將何首烏不同飲片主要成分含量數(shù)據(jù)導入SIMCA 14.1進行系統(tǒng)聚類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與無監(jiān)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觀察何首烏不同飲片間聚類與自然聚集,結(jié)果見圖3、4。HCA結(jié)果顯示,何首烏不同飲片可各自聚類,當分類距離大于15時,3種飲片聚為2類,生何首烏聚為一類,九蒸九曬何首烏與藥典法制何首烏聚為一類。PCA結(jié)果顯示,PC1和PC2的貢獻率分別為81.60%和17.50%,累積貢獻率達99.10%,說明該數(shù)據(jù)能較好反應何首烏不同飲片的整體信息。何首烏不同飲片各自聚集,可分為3類,生何首烏集中分布在III象限,九蒸九曬何首烏集中分布在I象限,藥典法制何首烏集中分布在IV象限。

2.4.2 電子眼測定數(shù)據(jù)分析 將何首烏不同飲片色度值數(shù)據(jù)導入SIMCA 14.1進行HCA與PCA,觀察何首烏不同飲片間聚類與自然聚集,結(jié)果見圖5、6。HCA結(jié)果顯示,何首烏不同飲片可各自聚類,當分類距離為10時,3種飲片聚為2類,生何首烏聚為一類,九蒸九曬何首烏與藥典法制何首烏聚為一類。PCA結(jié)果顯示,PC1和PC2的貢獻率分別為99.60%和0.33%,累積貢獻率達99.93%,說明該數(shù)據(jù)能較好反映何烏不同飲片的整體信息。何首烏不同飲片各自聚集,可分為3類,生何首烏集中分布在I象限,九蒸九曬何首烏集中分布在III象限,藥典法制何首烏集中分布在II象限。

2.5何首烏不同飲片主要成分含量與顏色變化的相關(guān)性分析 普通多元線性回歸建模前提必須滿足樣本數(shù)量較多,變量數(shù)量較少,且變量之間無多重共線性的條件才具有合理性,若數(shù)據(jù)不能完全滿足上述條件,則模型無法使用。本實驗中變量較多,且成分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因此無法采用普通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偏最小二乘回歸(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法可以提取出對因變量解釋最強、影響最大的綜合變量,辨識系統(tǒng)中的信息與噪聲,因此很大程度上能夠克服變量之間的多重相關(guān)性在回歸建模中的不良作用,可以有效地解決在普通多元線性回歸的建模過程中因自變量之間存在多重相關(guān)性而影響參數(shù)估計的準確性和合理性的問題,縮小模型誤差,增強模型的穩(wěn)健性[19]。 在PLS回歸模型中,R2X和R2Y分別表示模型對自變量和因變量的解釋能力,Q2表示模型的預測能力,通常認為上述3個指標以大于0.5為宜,越接近1表示模型擬合數(shù)據(jù)效果越好;自變量在解釋因變量時作用的重要性可以用變量投影重要性指標(VIP)來度量,通常認為VIP值大于1的自變量對因變量有顯著影響。 將測得的成分含量數(shù)據(jù)與顏色指標L*、a*、b*值導入SIMCA 14.1軟件,以成分含量作為自變量,各顏色指標作為因變量,建立PLS模型。建立的PLS模型R2X=0.991,R2Y=0.988,Q2=0.981,說明建立的模型穩(wěn)定且預測能力較強。根據(jù)VIP值>1的原則,可發(fā)現(xiàn)沒食子酸、二苯乙烯苷、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甲醚對何首烏的各顏色指標有顯著影響,5-羥甲基糠醛、大黃素甲醚-8-O- β-D-葡萄糖苷、大黃素對何首烏顏色無顯著影響。見圖7。 根據(jù)PLS模型的回歸系數(shù)(表4),沒食子酸、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的含量與L*、b*值呈負相關(guān),與a*值呈正相關(guān);5-羥甲基糠醛的含量與L*值呈負相關(guān),與a*、b*值呈正相關(guān);二苯乙烯苷、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與L*、b*值呈正相關(guān),與a*值呈負相關(guān)。提示沒食子酸、大黃素、大黃素甲醚這3種成分與何首烏飲片變深、變紅、變藍有關(guān),與炮制后何首烏飲片顏色總體變化相一致;二苯乙烯苷、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這3種成分與何首烏飲片變淺、變綠、變黃有關(guān),與炮制后何首烏飲片顏色總體變化相反。

3 討論 本實驗分別采用50%、80%、100%甲醇及50%、80%、100%乙醇作為提取溶劑考察對各成分含量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以80%甲醇提取各成分含量較高且峰形良好,因此選用80%甲醇作為提取溶劑;分別比較了超聲15、30、45、60 min,回流30、60、90、120 min,冷浸4、8、12 h對各成分含量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回流對各成分的提取率較高,且不同回流時間下提取率差異不大,因此選用回流30 min作為提取方法。通過對提取方法的考察,最終確定本實驗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為80%甲醇回流提取30 min。本實驗通過對古代經(jīng)典九蒸九曬炮制法與藥典法制何首烏飲片的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二者主要成分含量及顏色的總體變化趨勢較為相似,但有程度上的差異,且二者成分組成也有明顯的區(qū)別。 何首烏中含有鞣質(zhì)類成分和具有沒食子?;能疹惓煞?sup>[20-21],在炮制過程中上述成分受熱分解后轉(zhuǎn)化為沒食子酸[22-23],故炮制后沒食子酸量顯著增加。二苯乙烯和蒽醌類成分是何首烏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同時也是其肝毒性的主要物質(zhì)基礎[24-25],二者的含量及結(jié)構(gòu)與何首烏肝損傷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可通過控制合理的炮制工藝,將上述2類成分的含量控制在安全有效的范圍內(nèi),以便提高用藥的安全性[26]。二苯乙烯及蒽醌類成分對光、熱具有不穩(wěn)定性[27-28],在加熱炮制過程中會發(fā)生分解,在反復蒸、曬過程中會發(fā)生光環(huán)加成反應[29],因此,采用連續(xù)加熱方式的藥典法制何首烏比采用間隔蒸、曬方式的九蒸九曬何首烏中上述2類成分含量降低的幅度更為顯著。 5-羥甲基糠醛既是Maillard反應產(chǎn)物,又可通過糖的直接降解或脫水產(chǎn)生[30-31],溫度的升高和加熱時間的延長均可導致其含量增加[32],因此5-羥甲基糠醛成為很多采用加熱炮制(炒制、蒸制、燉制等)中藥飲片的特征性標志物。何首烏中含有的糖類成分以及炮制過程中苷類分解產(chǎn)生的糖類成分均可與氨基成分發(fā)生Maillard反應,從而生成5-羥甲基糠醛。本實驗中僅在藥典法制何首烏飲片中檢測到了5-羥甲基糠醛,而九蒸九曬何首烏飲片中未檢出該成分,說明5-羥甲基糠醛的產(chǎn)生與炮制工藝密切相關(guān)。藥典法采用液體輔料連續(xù)燉制,而九蒸九曬法采用固體輔料間隔蒸、曬,何首烏飲片在兩種方法炮制過程中的受熱程度、加熱方式、加熱時間及光照等都有著顯著差異,且5-羥甲基糠醛性質(zhì)活潑,對溫度、濕度、光、空氣較為敏感[33],可進一步分解為乙酰丙酸和甲酸或是聚合[34],推測在九蒸九曬何首烏中由于“曬”這一工藝環(huán)節(jié),導致已生成的5-羥甲基糠醛分解,因此未能檢出。 5-羥甲基糠醛具有抗心肌缺血、抗氧化等作用,同時,該成分還易導致結(jié)腸小囊異常生長(aberrant crypt foci,ACF),對人體橫紋肌和內(nèi)臟也具有毒副作用[34]。此外,不同炮制方法對何首烏飲片中主要成分的量比關(guān)系也有顯著的影響,九蒸九曬制何首烏中各類成分的量比關(guān)系約為沒食子酸-二苯乙烯苷-蒽醌苷-蒽醌苷元(1∶25∶2∶10),而藥典法制何首烏中上述成分的量比關(guān)系約為1∶11∶0.3∶7,各成分間量比關(guān)系差異顯著,因此,古今2種方法制備的何首烏飲片主要藥效物質(zhì)組成及量比關(guān)系的顯著差異極有可能會成為導致其藥效及毒性差異的主要原因,后續(xù)將通過相關(guān)藥效學實驗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 電子眼測定結(jié)果表明,不同炮制方法對何首烏飲片顏色的影響也不盡相同。顏色的變化主要源于2個方面,一方面是何首烏在炮制過程中自身化學成分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發(fā)生褐變反應,生成褐色聚合物,導致飲片顏色加深;另一方面是源于炮制過程中輔料的間接影響,藥典法應用的液體輔料黑豆汁中含有大量色素類成分[35],對何首烏飲片起賦色作用,導致其飲片顏色加深,而九蒸九曬方法中應用的是固體輔料黑豆,對何首烏飲片幾乎無賦色作用,由此形成了兩種方法炮制的何首烏飲片顏色上的差異。 為了進一步分析何首烏飲片物質(zhì)基礎與顏色的相關(guān)性,本實驗對測定的7種主要化學成分含量與顏色特征值進行了多元統(tǒng)計分析,HCA和PCA結(jié)果顯示古今方法炮制的何首烏飲片可各自聚為一類,且與生何首烏相比,古、今方法炮制的何首烏飲片可聚為一類,進一步驗證了九蒸九曬法與藥典法制何首烏飲片的個性特征及共性規(guī)律。沒食子酸及蒽醌苷元含量與何首烏飲片顏色變深呈正相關(guān),二苯乙烯苷及蒽醌苷含量與何首烏飲片顏色變深呈負相關(guān)。因此,可通過快速無損的顏色檢測,實現(xiàn)對何首烏飲片炮制工藝的控制及飲片質(zhì)量的客觀評價。本實驗從物質(zhì)基礎與顏色變化的相關(guān)性角度對古代經(jīng)典九蒸九曬炮制方法與現(xiàn)代藥典收載的制何首烏炮制方法進行了對比研究,結(jié)果顯示,2種方法炮制的制何首烏飲片雖然在外觀性狀的主觀評價上具有較高的相似性,但通過現(xiàn)代智能感官分析技術(shù)的客觀表征和主要藥效物質(zhì)的分析,可以初步證明古今2種方法炮制的制何首烏飲片是2種獨立的藥效載體,傳統(tǒng)經(jīng)典炮制方法存在的合理性不僅有其悠久臨床應用歷史的佐證,也有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對其科學內(nèi)涵的闡釋,二者不具有替代性。進一步系統(tǒng)開展2種炮制方法的藥效學研究,將為全面分析何首烏古今炮制方法,解決何首烏炮制工藝不規(guī)范、質(zhì)量不穩(wěn)定等問題,提高何首烏臨床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新的依據(jù)。
來 源:于 淼,代 悅,劉濤濤,肖永慶,李 麗.基于物質(zhì)基礎與顏色變化相關(guān)性分析的制何首烏古今炮制方法探討 [J]. 中草藥, 2023, 54(11):3480-3488.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提醒: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yè)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采取行動,因此導致的損失,本運營方不負責。如文章涉及侵權(quán)或不愿我平臺發(fā)布,請聯(lián)系處理。







提醒: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yè)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采取行動,因此導致的損失,本運營方不負責。如文章涉及侵權(quán)或不愿我平臺發(fā)布,請聯(lián)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