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咖啡豆的著名產(chǎn)區(qū)
我們都知道,影響咖啡味道的因素有很多,咖啡品種和產(chǎn)地都直接影響咖啡的風味,不同產(chǎn)地味道相差很多,即使相同品種的咖啡樹,由于地理位置、氣候、海拔不同,味道也會千差萬別。
咖啡主要的產(chǎn)地有:非洲、亞洲、南美洲、北美洲等,他們絕大部分是分布在地球南北回歸線之間。
(一)非洲地區(qū)
非洲地區(qū)的咖啡產(chǎn)地主要有: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烏干達、也門、蘇丹、坦桑尼亞、安哥拉等。
埃塞俄比亞
咖啡的誕生之地,大名鼎鼎的摩卡咖啡就產(chǎn)自這里,體積小并且很圓,像極了豌豆。
埃塞俄比亞是阿拉比卡種(Caffea arabica)的原產(chǎn)地,在咖啡界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
常見烘焙度:中度
口感:細膩,果香
(二)亞洲地區(qū)
亞洲地區(qū)的咖啡產(chǎn)地主要有:中國云南、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越南、也門等。
1、中國云南
19世紀90年代傳入中國云南大理,便在中國扎下了根,也成為了中國咖啡的代表,最出名的就是云南的小粒咖啡。云南小??Х榷沟钠贩N為卡蒂姆品種,種植在云南保山地區(qū)。
云南正好位于咖啡種植的黃金帶上,就是南北回歸線之間。
常見烘焙度:中度、深度。
口感: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味。
2、印度尼西亞
被稱為世界最珍貴的咖啡“貓屎咖啡”就產(chǎn)自印尼。還有我們熟知的“黃金曼特寧”。
印尼的咖啡是以香醇濃郁的風味及口感而出名,酸度極低,有著焦糖、黑巧克力般的甜與回甘。
常見烘焙度:中度、深度
口感:甘醇順滑、無酸味、苦味重。
(三)南美洲地區(qū):
南美洲地區(qū)的咖啡產(chǎn)地主要有:巴西、哥倫比亞、秘魯、委內(nèi)瑞拉等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是少數(shù)冠以國名在世界上出售的單品咖啡之一。
與其他生產(chǎn)國相比,哥倫比亞更關心開發(fā)產(chǎn)品和促進生產(chǎn),當?shù)赜薪∪漠a(chǎn)銷組織,咖啡品質一向非常穩(wěn)定。
常見烘焙度:中度、深度
口感:絲綢版口感、酸中帶甘、獨特的酸味與醇味,酸、苦、甜三種味道非常平均。
(四)北美洲地區(qū)
北美洲地區(qū)的咖啡產(chǎn)地主要有:牙買加、危地馬拉、墨西哥、古巴、哥斯達尼加、巴拿馬等
1、牙買加
大名鼎鼎的“藍山咖啡”的產(chǎn)地。
牙買加咖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1717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下令在牙買加種植咖啡,二十年代中期將咖啡樹種引進了牙買加,在藍山山脈上種植咖啡,其中分為高海拔的牙買加藍山咖啡、高山咖啡、牙買加咖啡,不同的等級也決定了不同的價格。
常見烘焙度:輕度、中度
口感:柔順甘醇、苦味適中溫和、近乎完美的酸度,強勁醇度。
2、巴拿馬
巴拿馬位于北緯9度,中央山脈的匯聚點,中美洲最高火山之一的巴魯火山就在這里。巴拿馬的北部,靠近哥斯達黎加,盛產(chǎn)上等咖啡。
近年來帶有濃郁花香的瑰夏(藝伎)咖啡備受矚目,其即產(chǎn)自巴拿馬。
該國精品咖啡莊園在當?shù)叵碛泻侠淼膭趧臃ㄒ?guī)及工資保障,所生產(chǎn)的咖啡明亮中帶有濃烈的果香及花香。
常見烘焙度:中度
口感:柔滑、有特殊甜味,并帶有茉莉、柑橘、漿果、香草、巧克力等多種風味。
二、咖啡豆的保存方法
存放咖啡豆的小技巧你知道多少?你知道咖啡豆在烘焙后幾小時內(nèi)最新鮮嗎?哪一種容器最能保存咖啡豆的新鮮呢?接下來就讓我來告訴你咖啡豆存放的秘訣。
咖啡豆保存: 新鮮的咖啡豆
就跟大部份的食物一樣,越新鮮越能品嘗到最真實的美味??Х榷挂彩?,越是新鮮,風味越好。好不容易買到高品質的咖啡豆,你一定不希望因為存放不周,而喝到風味大打折扣的咖啡??Х榷箤ν饨绛h(huán)境很敏感,最佳賞味期限也不長,如何正確地存放咖啡豆,對于追求高品質咖啡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咖啡豆的特性。新鮮剛烘焙好的咖啡豆油脂被烘烤出來后,表面會有閃閃的光澤(淺焙咖啡豆、經(jīng)水洗去咖啡因處理的特殊豆子除外),豆子內(nèi)部會持續(xù)進行一些反應,并釋放出二氧化碳。新鮮的咖啡豆每公斤可排出5-12公升的二氧化碳。這個排氣現(xiàn)象是辨別咖啡是否新鮮的關鍵之一。
借由這個持續(xù)變化的過程,咖啡在烘焙后的48小時后會開始漸入佳境,建議咖啡的最佳賞味期是烘焙后48小時之后,最好不要超過兩周。
影響咖啡豆新鮮的元素
三天買一次新鮮烘焙咖啡豆,對忙碌的現(xiàn)代人來說顯然有點不切實際。用正確的方式保存咖啡豆,就可以避免掉采購的麻煩,依然喝得到完整保留原始風味的咖啡。
烘焙后的咖啡豆最害怕以下幾個元素:氧氣(空氣)、濕氣、光、熱、異味。氧氣讓咖啡豆腐壞、變質,水分會洗去咖啡表面散發(fā)香氣的油脂,其他元素則會干擾咖啡豆內(nèi)部的反應作用,最后影響到咖啡的風味。
由此你應該可以推斷,最佳存放咖啡豆的環(huán)境就是隔絕氧氣(空氣)、干燥且陰暗無味的地方。而這其中又以隔絕氧氣最為困難。
真空包裝不代表新鮮
也許你會想:「隔絕空氣有什么難的,真空包裝就好啦。再不然,放在咖啡密封罐里面,氧氣也進不來吧。」真空包裝或全密封包裝對于其他食材來說可能很好,但我們必須要告訴你的是,這兩種包裝都不適合新鮮的咖啡豆。
咖啡豆在烘焙后會持續(xù)釋放出很多的二氧化碳,如果真空包裝里的咖啡豆是新鮮的話,那袋子應該會爆開才對。

該圖來源于創(chuàng)客貼
因此,一般廠商的做法是,將烘焙好的咖啡豆靜置一段時間,等豆子不再排氣之后,再放入真空包裝。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爆開,但咖啡豆就不再有最新鮮的風味了??Х确塾谜婵瞻b倒是可以的,但我們都知道,咖啡粉本身就已經(jīng)不是咖啡最新鮮的狀態(tài)了。
密封包裝也不是好方法,密封包裝只會防止空氣進入,原來包裝里含有的空氣沒有辦法出去。空氣里有21%的氧氣,這等于是把氧氣和咖啡豆關在一起作用,無法達到最好的防腐效果。
保存咖啡的最佳裝置:單向透氣閥
正解來了,目前市面上能達到保存咖啡豆新鮮最佳效果的裝置,是單向透氣閥(one-way valve)
為什么呢?在這里復習一下簡單的高中物理,輕的氣體移動速度比較快,因此在只有一個出口、氣體只出不進的空間里,輕的氣體傾向逸出,重的氣體傾向留下。這是格雷姆定律(Graham’s Law)告訴我們的。
想象一個包裝有新鮮咖啡豆的袋子,里面有一些剩余的空間裝滿空氣,而空氣里有21%的氧氣和78%的氮氣。二氧化碳比這兩種氣體都重,咖啡豆產(chǎn)生二氧化碳之后,就會把氧氣和氮氣擠出去。這時如果有單向透氣閥,氣體只能出去,不能進來,袋子里的氧氣就會隨時間越來越少,而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的。
咖啡粉保存建議
咖啡粉最好的保存方式是煮成咖啡喝掉,因為標準的咖啡粉存放時間是一個小時?,F(xiàn)磨現(xiàn)煮的咖啡,才能保有最好的風味。
如果真的沒有辦法,那我們建議把咖啡粉放在密封的容器里(瓷器最好)??Х确鄯浅H菀资軡駳庥绊懀仨氁3指稍?,并且盡量不要放超過兩個星期。
咖啡豆保存的大原則是什么?
買質量好且新鮮的豆子,用有單向透氣閥的深色容器密封包裝,放在干燥、陰涼、沒有日曬和蒸氣的地方??Х榷购姹汉?8小時風味漸入佳境,室溫下保存兩個星期最新鮮。
質量好的咖啡值得你費心??Х仁呛苋粘5娘嬈罚瑓s也有很豐富的學問可以研究,這就是咖啡有趣的地方,用心感受,一起品嘗咖啡最完整、純粹的風味。
三、咖啡香味的感官評估(口感篇)
口感是指在攝入食物或飲料的過程中或以后口中的感覺。被抽取的樣品的濃度、粘性和表面張力以及其他成分的物理、化學特征引發(fā)出口中的這一系列感覺??谥械能浗M織有一個游離神經(jīng)末梢系統(tǒng),以及封閉的和不封閉的神經(jīng)中樞,這些游離的神經(jīng)末梢對接觸、輕壓以及熱、化學和機械刺激作出反應。
對于食物或飲料的“感覺”特征,通常是衡量它們質量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用嘴來測量它們的硬性、軟性,多汁性和油性與用手指采測量的機會不相上下。在感受過程中食物或飲料能否持續(xù)釋放出味道,在生理與心理上都是很重要的。如果食物或飲料在被攝入之前就消失或消耗殆盡,那么,人們就會產(chǎn)生一種拒絕食用或飲用這一食品或飲料的沖動。
對于咖啡來說,口腔上腭的觸覺來自于不溶于水的液體成分——脂肪油,以及不溶于水的固體成分——咖啡煮制完畢以后懸浮在咖啡水中的沉淀物。除了為咖啡的整體口感提供質感以外,咖啡中的懸浮物還通過形成膠狀體而影響咖啡味道。
1、脂肪油
生咖啡豆里含有7%-17%的脂肪,這些脂肪產(chǎn)生于咖啡樹,貯存在咖啡豆中,為咖啡豆的發(fā)芽提供養(yǎng)料。通常在高于室溫時,植物脂肪會變成油。這些油常用作烹飪用油。
在咖啡的整體味道上,咖啡油起著微妙而重要的作用。首先,由于咖啡的油滴懸浮在咖啡水上,降低了咖啡水的表面張力,這使得咖啡口感順滑,具有乳脂狀的質地。其次,這些咖啡油帶有其他有味道的化合物,正如在火腿和奶酪的煙味里,動物脂肪是這些食物中木質煙味的主要攜帶者。同樣,咖啡脂肪也是影響咖啡各種特別味覺成分物質的攜帶者。咖啡放置時間過長后,脂肪的氫化作用和氧化作用會影響咖啡的味道,正如放置在過熱、過潮的環(huán)境下黃油會變得有哈喇味一樣。
2、沉淀物
未被溶解的固體物質或沉淀物,來自于兩個渠道。
第一,少量的咖啡纖維從咖啡粉表面被沖下并懸浮在水中。在重力作用下微小的咖啡纖維顆粒沉淀到了杯底。
第二,不溶解的物質是不溶于水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來自咖啡生豆里的氨基酸。在焙制過程中,氨基酸相互結合,組成較大的分子,形成了蛋白質。最后,這些蛋白質分子越變越大,以至于不能溶于水。這些蛋白質最后產(chǎn)生咖啡“污垢”,越積越多,最終在煮咖啡設備上形成一層深色、油質的沉淀物。
3、醇度與強度
對咖啡味道的系統(tǒng)描述包括對其“醇度”的描述。醇度是衡量嘴里的神經(jīng)末梢對懸浮在咖啡里液體的和固體的懸浮物的觸感。“醇度”應該與“強度”區(qū)別開來。強度是對咖啡里可溶性成分的數(shù)量及種類的測量。強度給咖啡以味道為特點,而醇度給咖啡以口感為特點。煮制出一杯醇度很厚重而味道不強的咖啡是完全可能的。
來源:文章由 感官科學與評定 整理,轉載必須注明此來源。
參考文獻;《感官分析技術應用指南》趙鐳 劉文 編著.